健康小學堂

2023/09/15

肌少知多少?

186137112_l_normal_none



文/ 洪元皓物理治療師

台灣社會已經邁入高齡社會,因應高齡人口增加,『如何維持老年生活品質』是大家最重視的議題之一,而保持健康身體則是老年生活品質優劣的關鍵因素。

在過去,我們多半會重視的是癌症、心血管風險,但是隨著醫療資源普及和大眾對於此類疾病的預防概念逐步普及,醫療科學開始將部份目光轉向肌肉骨骼健康的議題,其中,肌少症(Sarcopenia)的議題絕對是銀髮肌肉骨骼健康討論的重點。

談到肌少症,多數人可能會認為似乎只是肌肉量不足的問題,但是並不會有直接的死亡風險,似乎不是需要相當重視的健康議題。
但是,根據高齡肌少症歐洲工作小組(EWGSOP)於2019年發布的修訂版指引中指出,肌少症會直接造成跌倒與骨折的風險、生活起居所需的活動失能,並且與心臟疾病、呼吸系統疾病和認知行為障礙有關連性,因此會導致生活品質降低、長期生活照護的自主性與死亡。

白話一點說明,當銀髮族群患有肌少症,會比同齡健康者更容易跌倒造成骨折或是其他部位損傷(例如:在浴室跌倒造成腦部損傷),可能會需要臥床而喪失日常活動自主能力,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統疾病與認知行為障礙的共病問題,進而增加死亡的風險。

也因為如此,肌少症已於2017年正式被世界衛生組織納入醫學疾病分類診斷中(ICD-10-MC),這代表的是肌少症並不是正常老化的現象,而是一種肌肉疾病。

當肌少症已成為老年族群容易患有的疾病,那麼常見的症狀有哪些呢?

普遍容易出現的症狀有容易跌倒、走路緩慢、站起身困難,以及體重減輕等。
其中,體重減輕雖然是肌少症的症狀之一,並不代表看起來較福態的長輩就沒有肌少症的患病風險,在後續談到的自我篩檢與疾病診斷項目上,外觀上的肌肉大小測量已逐漸被肌力與體能表現測量標準取代。
我們剛度過了新冠肺炎最嚴峻的時期,大家應該普遍了解快篩可能存在有偽陰或偽陽問題,而無法完全與醫學診斷畫上等號,但是仍然可以提供一定的警示作用。

同樣的,肌少症也能夠透過篩檢量表提供自我快篩,本篇文章提供了SARC-F量表和SARC-CalF量表作為篩檢工具,如下圖 1和圖 2。
SARC-F量表若分數大於(含)4分,或SARC-CalF量表大於(含)11分則代表自我篩檢陽性,建議要進一步進行醫學檢查並確立診斷與治療介入。

圖 1 SARC-F篩檢量表
圖1


圖 2 SARC-CalF篩檢量表
圖 2 SARC-CalF篩檢量表


根據歐洲肌少症工作小組提供的指引,臨床上確診肌少症和嚴重度評估包含:『肌力測試、肌肉量檢測、體能表現』三項指標。

首先,當前述自我篩檢量表為陽性(SARC-F量表4分以上或SARC-CalF量表11分以上),臨床上會使用握力測試或5次坐站測試作為肌力檢測項目,以亞洲標準定義,男性的握力小於28公斤,女性握力小於18公斤,或是5次坐站測試大於12秒(男女標準相同),就會被初步認定為疑似肌少症(Sarcopenia probable),且已經達到臨床上建議需要治療介入的程度。

當肌力檢測項目也呈現陽性,則會使用醫學儀器如DXA、BIA、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方式確認實際肌肉量來達到醫學上的確診,其中BIA的全名是『生物電阻抗分析』,即是目前家喻戶曉的InBody測量,雖然目前已有簡易家用版的InBody檢測儀器,但是仍然建議以醫療院所測量儀器為主要診斷依據。

確診肌少症後仍會需要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,肌少症的嚴重程度則以體能表現測試為主要分界依據,其中最被建議使用的是6公尺行走測試,若速度小於1.0公尺/秒,並且合併前述檢測都為陽性,則會被判定為嚴重肌少症。

當我們在臨床上被診斷為疑似肌少症或確診肌少症後,我們該如何治療呢?

目前的建議絕對是飲食與運動訓練為主要治療介入方式。飲食營養與運動訓練是不可分割的兩項治療介入措施,單純飲食補足了肌肉生成必備的養分,但是缺乏運動訓練則無法有效幫助肌力與體能表現提升;同樣的,運動訓練若沒有足夠的養分配合,則無法有效增加肌力,並且可能導致體能表現受到影響。營養部分在本篇文章不多做贅述,留待營養專家提供更精準的訊息,未來有機會,我們再針對訓練部分提供物理治療觀點上的建議。


圖片來源:123RF
 

商品搜尋

偵測到您已關閉Cookie,為提供最佳體驗,建議您使用Cookie瀏覽本網站以便使用本站各項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