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/11/04
別讓菸限制了你的自由
文 / 左涵瑄 臨床心理師/戒菸衛教師
很多抽菸者會說:「抽菸是我的自由」、「抽菸是我的興趣」,彷彿這只是當事人的事情,別人無從置喙,然而「菸害」的影響可不容小覷。
首先,抽菸者首當其衝地受到「一手菸」的侵害,不僅是吸入的煙霧導致肺部疾病、肺癌而已,香菸燃燒後產生7000種以上的化學物質(含70種以上致癌物質),也會透過血液循環被帶到全身,可能累積在身體各處成為病灶;由於「二手菸」會比「一手菸」被吸得更深,已被證實有諸多危害,台灣最早由「董氏基金會」開始推動菸害防制,公開倡議「人人有權拒吸二手菸」,使得此議題逐漸被重視;最後是容易被忽略的「三手菸」:菸品燃燒後的懸浮微粒、致癌物質附著在皮膚、衣物、傢俱、牆壁等環境,殘留時間可達數個月,持續傷害呼吸系統,甚至影響嬰幼童的大腦與中樞神經發展。
由此可見,抽菸對於自身與他人之身體健康及環境有深遠的破壞,明顯損害公眾利益,已非憲法保障之「自由」範圍;順帶一提,有些人認為「電子煙」可以幫助戒菸,然而「電子煙」同樣具有上述菸害,甚至煙油內含有的致癌化合物可能更多於傳統菸品,且目前在台灣「電子煙」尚屬非法之類菸品,全面禁止製造、輸入、販賣、供應、展示、廣告及使用(菸害防制法第15條),否則將有相應之罰則,想要脫離菸癮的枷鎖,還是來好好因應「戒斷症候群」(withdrawal syndromes)吧!
(成癮的特徵與機制請參看上篇文章〈戒菸,像極了愛情〉)
當習慣抽菸(補充尼古丁)之後,大腦獲得滿足、酬賞的標準被提高了,所以戒菸的關鍵就在於「幫助大腦回到『沒有尼古丁』的生活」;當長時間沒抽菸、沒辦法抽菸、正嘗試減少菸量或完全戒斷的前期(大約數天至數週),所出現的痛苦、不適感可視為「大腦在嘗試調整、適應」的象徵喔!(如同要降低食量、調整飲食,剛開始會感覺餓得受不了啊!)
大腦渴望尼古丁就像小孩吵著要糖果,目標是讓你妥協,可能的「手段」及因應技巧如下述:
1.精神不佳、疲倦、頭痛:進行重大改變本來就耗費精神、體力,若先前又是倚靠抽菸提神,不妨讓自己多一點休息,暫時避免有危險性的活動,也可透過散步、微量運動鍛鍊體力,或使用其它方式提振精神(例如:洗臉、塗聞薄荷精油、嚼口香糖…等)。
2.焦慮、坐立難安、感到痛苦、沮喪:拿掉原本充斥在日常中的行為,突然間覺得空盪盪的、不知所措,是很正常的感受,可以試著轉移注意力,專注在其它事上,或先想好空檔可以做的事,取代去抽菸;原本放菸的位子或口袋,可以換成療癒小物、照片、紓壓球等,幫自己加油打氣。
3.煩躁、易怒、憂鬱:不順心時感到生氣、不愉快,是人之常情,透過「留意自己的感受,瞭解情緒被引發的原因,思考合適的表達方式」,練習調節情緒,才是根本之道;如果需要「道具」的話,可以把吸管剪成菸的長度來「抽空氣」,其實深呼吸是很有效的解方喔!(當然要多做幾次啦!)
4.咳嗽、痰多、口乾舌燥:停止吸入焦油後,肺部纖毛開始清理囤積的物質,毒素化成痰由咳嗽的方式排出,這時多喝溫水就對了!
5.便祕、體重增加、食慾大增、味覺改變:尼古丁會刺激腸胃蠕動、增加代謝速率、抑制食慾及破壞味蕾(可能重鹹才有味道),當無尼古丁介入時,反應的是身體原本的狀態,可將小黃瓜、芹菜、蘿蔔變成蔬果棒,用低熱量高纖維的食物克制嘴饞,又可促進消化,讓身體更健康!
6.無聊、社交尷尬:感到無聊就找事情度過時間吧~(例如:玩數獨、手機遊戲、哼歌、閱讀),而社交場合的重點在聊天、對話,可以把輔助的物品換成飲料、點心,或是約在禁菸場所碰面。
如果能夠堅持「不帶菸、不買菸、不接受請菸」(戒菸三不),透過「菸」以外的方法緩解戒斷時期的症狀,就可幫助你的大腦長痛不如短痛;沒有菸抽的日子,可以不用無奈地看人臉色、尋找吸菸區、找空檔補充尼古丁,選擇不被菸綑綁,才是真正的自由!
圖片來源:Pexels
其他相關訊息
2024/11/20
在忙碌生活中,如何以正念方式滑手機?
2024/10/18
戒菸,像極了愛情
2024/06/27
「探索幸福的路徑:五個小秘訣陪你一同感受與實踐」
2024/05/17
「你順手幫我處理一下啦!」如何設下剛剛好的職場關係界限?
2024/04/19
上班等下班,你職業倦怠了嗎?留意三大類危險因子
2023/10/30
靜心的方法
2023/10/30
預防心理,強化心理肌肉,這就是心理韌性
2023/10/30
創傷的發生
2023/09/15
非理性信念 - 想法彈性、心理自由,生活多些愉快
2022/11/11
哭,只有你一個人哭;笑,大家跟你一起笑。
2022/11/11
老年寂寞不再
2022/11/11
老人心理健康
2022/11/11
生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
2022/11/11
人生是一段旅程,比你想像的要容易得多
2022/11/11